開欄的話
民族要復興,鄉村必振興。今年,隨著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深入實施,牧野大地處處春潮涌動,一場新時代的鄉村巨變正悄然發生:農村各項改革穩步推進,各種要素資源向鄉村加速流動,鄉村面貌日新月異、生機勃發。自今日起,本網開設《鄉村振興看新鄉》專欄,推出系列報道,聚焦我市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的一系列新探索、新經驗、新成效、新亮點,真切觸摸鄉村振興的磅礴偉力。
花園般的工廠整潔美麗,智能化生產線源源不斷“吐”出成品藥,幾輛卡車正停在廠門口等待提貨,上市企業樂普恒久遠藥業公司廠區內一片忙碌。這是5月12日記者在新鄉縣張青村看到的景象。
在這里,記者同樣發現,僅僅一個占地20畝的草莓采摘園,就帶動周邊富余勞動力30余人,除了給村民帶來土地租金和旅游收入,更有人均3萬元的年勞務收入。
就是這樣一個1500口人的村莊,2020年,經濟總量8億元,上繳國家稅收3000萬元,人均年收入超過5萬元。
張青村紅火的經濟,要從上世紀80年代說起。40多年前,先富起來的張澤橋當選村黨支部書記后,帶著村民發展運輸業和種養殖業,很快形成了“家家有活干、人人有收入”的局面。到了上世紀90年代,為改變集體收入空白、沒錢為群眾辦事的困境,他決定創辦集體企業。
回憶創業的情景,張澤橋歷歷在目:當時集體沒有資金,他帶頭拿出8萬元,動員村里的幾位“能人”兌出7萬元,借貸款15萬元,湊了30萬元,歷經艱難建成了兩家村辦集體企業。后來,村里根據國家“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”的新要求,對集體企業改制,才走向了轉型升級發展之路。
如今,讓人吃驚的是,張青村的集體企業——華青藥業,生產的紅霉素軟膏、紅霉素眼膏、金霉素眼膏、地塞米松磷酸鈉滴眼液,在全國市場的占有率均超過60%。
張澤橋坦言,進入新時代,村里“以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”,聚焦技術創新,先后投入1億元對企業的技術、工藝、設備進行數字化、智能化、自動化改造,各類企業先后不同程度地走上了高質量發展的道路。
產業興旺,是鄉村振興的重點。目前,張青村有大型集體企業2家、中型企業10余家,各種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超過50家。第一產業聚焦在發展高效農業,占比5%左右,第二產業主要是醫藥生產、傳統制造,占比達到55%;第三產業主要有各類型批發零售、餐飲、電商等,占比為40%,形成了大中小企業、一二三產業并舉,集體個體聯合體并存,獨具特色的混合型經濟發展模式。
以產業興旺為引領的張青村,實現了農民富裕、鄉風文明、社會和諧的氣象。村內,二層小樓整齊劃一,路面硬化,干凈整潔。群眾 “家家有項目,人人有活干,天天有收入”。更令村民高興的是,村里因勢利導組建起了股份經濟合作社,把資源變資產、資金變股金、村民變股民,全村1500多名村民搖身一變當上了股東,享有600萬元的集體優先股。
77歲的村民張先喜,最近老想起過去,那時村里窮,姑娘不愿嫁過來,不少大齡青年打光棍。談起現在的生活,老人十分滿意:3個兒子、兒媳都在村里企業上班,工資待遇好,自己有份門崗的工作,每月1500元。除此之外,家里每人每年還有1000元的集體分紅。
強勁的發展活力不僅吸納了本地勞動力,也吸引了不少外來人才。華青藥業有限公司軟管廠廠長尚天峰,1995年大學畢業來到張青,一待就是20年?!爱敵醴艞壌蟪鞘械墓ぷ鳈C會,來到張青,找到了更加適合自己發展的工作。隨著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,張青會成為外來人安居樂業的沃土?!?/font>
40年,在歷史的長河中不過是短暫的一瞬,而張青百姓卻憑著智慧,迎著困難,開拓出一條走向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。
習近平總書記指出,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,要推動鄉村產業振興,緊緊圍繞發展現代農業,圍繞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,構建鄉村產業體系。
連續當了40多年農村黨支部書記的張澤橋,現任張青社區的黨委書記??粗謇锏淖兓?,他心里像裝著一堆蜜罐子?!稗r民口袋都鼓了,村子也更漂亮了。村民想富的勁頭一直有,所以更得找準路子?!彼嬖V記者,村里制訂了未來5年的發展規劃,謀劃了一批新項目,為產業持續興旺注入新動力。(《新鄉日報》)